伪造劳动合同如何判定
一、伪造劳动合同如何判定
判定伪造劳动合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合同内容方面。检查合同条款是否存在不合常理之处,比如工作内容的描述与实际岗位严重不符,劳动报酬的约定明显违背行业标准或当地工资水平等。
其二,签名与盖章。核实合同上的签名是否为员工本人所签,如果是伪造签名,可以通过笔迹鉴定来判定。对于盖章,如果存在盖章模糊不清、盖章与公司备案印章不符等情况,也可能表明合同存在伪造嫌疑。
其三,合同订立流程。正常的劳动合同订立应该遵循招聘、面试、协商等一系列流程,如果发现合同订立缺乏这些必要流程,或者合同签订日期与员工入职日期等时间逻辑关系混乱,也可能是伪造合同的表现。
其四,证据比对。如果存在多份相关合同或者有其他辅助证据,如员工与公司之间的邮件往来、聊天记录等,可以与疑似伪造的劳动合同进行比对,查看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二、伪造劳动合同判刑吗
伪造劳动合同可能会被判刑。
如果伪造劳动合同是为了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会构成。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另外,在或者诉讼中伪造劳动合同作为证据,可能构成。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伪造劳动合同用于其他非法目的,也可能触犯其他法律规定而受到相应处罚。
三、怎么判定没签劳动合同
判定是否未签劳动合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事实存在。若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并且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即使没有书面合同,也可能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例如,劳动者按照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接受单位的考勤管理,单位也定期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情况。
2. 证据方面。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都可以作为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果缺乏书面劳动合同,但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就可以判定未签劳动合同。
以上是关于伪造劳动合同如何判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