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否指民事合同
劳动合同不是民事合同。
劳动合同和民事合同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主体来看,民事合同的主体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双方地位平等;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通常处于强势地位。
在合同目的上,民事合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或完成特定的事务;劳动合同则主要是确立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权益。
民事合同的内容主要由双方协商确定,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劳动合同虽然也有协商的空间,但必须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
在履行和变更方面,民事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相对灵活,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即可;而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受到更多的限制和规范,需要遵循法定程序。
在争议解决上,民事合同纠纷一般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劳动合同纠纷则有专门的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民事合同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民事合同的范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