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受工伤如何处理
一、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受工伤如何处理
在未签署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受工伤,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确认劳动关系。虽然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但可通过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来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例如,银行工资转账记录能清晰显示工资发放情况,证实存在雇佣关系。
(二)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如医疗诊断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即便没有劳动合同,只要能证明劳动关系,同样可认定工伤。
(三)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
(四)主张赔偿。根据鉴定结果,向用人单位主张相应的,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若用人单位拒绝赔偿,可通过或诉讼途径解决。
二、工伤末鉴定单位能吗
在工伤未鉴定的情况下,单位一般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的明确限制。根据相关律法规,职工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或者尚未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在治疗和鉴定期间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安心接受治疗和后续的鉴定程序。
(二)违法解除的后果。若单位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行为。这种情况下,工伤职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恢复其原工作岗位,并按照原工资待遇支付工资。若工伤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职工支付。
总之,工伤未鉴定时单位通常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没签劳动合同工伤期间工资怎么算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工伤期间工资的计算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一)确认劳动关系。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的权益同样受法律保护。可通过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二)工伤认定。经相关部门认定为工伤后,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这里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是指职工在受伤前正常出勤情况下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用人单位不得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工伤期间的工资。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受工伤如何处理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