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后不需要赔偿吗
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即工伤。对于工伤的处理,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但仍有不少人存在误区,认为发生工伤后不需要赔偿。以下是详细的阐述:
align=center>并非所有工伤都不需要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发生的工伤是否需要赔偿,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即使没有缴纳工伤保险,也应依法获得赔偿。
align=center>工伤认定标准
工伤认定标准包括: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的;
(5)其他情形。
align=center>工伤赔偿的范围
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可获得以下赔偿:
(1)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等医疗费用;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3)劳动能力丧失后逐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5)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6)死者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align=center>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情况
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将不能获得工伤赔偿。常见的不符合工伤认定标准的情况包括:
(1)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2)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自伤事故;
(3)因醉酒或吸毒后发生的事故;
(4)非因工作原因发生的打架斗殴或其他意外伤害。
并非所有工伤都不需要赔偿。是否需要赔偿,取决于工伤是否符合认定标准。对于工伤赔偿有任何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或拨打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热线电话。
如果有法律疑问可直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