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年假怎么规定的
一、劳动合同年假怎么规定的
职工带薪年休假是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的。
1. 年休假天数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 不享受年休假的情形:
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二、劳动合同假期多少天
产假的天数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部分地区会根据当地的人口政策、女职工权益保护政策等规定,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天数。例如,有的地区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一定期限的奖励假,奖励假期间工资照发。
所以,具体的产假天数需要结合当地的法规政策确定。
三、伪造劳动合同怎么立案
伪造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立案主要依据以下情况:
(一)管辖机关
一般由发生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或者基层人民管辖。如果是涉及刑事犯罪的,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二)立案条件
1. 证据方面
要有初步证据证明劳动合同系伪造。例如,合同上的签名非本人所签的笔迹鉴定结果、合同条款存在明显违背事实逻辑之处等。
2. 损害事实
必须存在因伪造劳动合同而产生的损害后果,比如一方因为伪造合同遭受了经济损失、劳动权益受损(如工资、、福利待遇等受到侵害)等。
3. 主体明确
要明确实施伪造行为的主体是谁,是用人单位还是其他相关人员。
在向相关机关报案或者申请仲裁立案时,要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如上述提到的笔迹鉴定报告、与事实不符的合同条款对比材料等,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相关机关就会立案处理。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年假怎么规定的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