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组织法全称是什么意思(村民组织法全称是什么呢)_重复
近日,2022年第8期发表题为《半月谈》的文章指出:在基层治理需求下,村干部“专业化”“行政化”改革持续推进。
半月潭记者近日走访多地基层发现,村级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普遍得到缓解。但一些村干部心态发生了变化,不自觉地戴上了“官帽”,情感与利益的联系“上下摇摆”。确保基层治理有效性带来风险。
文章提到,村干部作为“公职干部”的作用逐渐凸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村干部出现了思想上的波动,向上看多了,向下跑少了,这也引发了村级治理的一些新问题。
那么,村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呢?村委会的组织依据是什么?
《全职村干部,官瘾有多大》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以居民居住区域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基层政权的关系由法律规定。
关于村委会的组成、职责、选举、管理等的详细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号(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明确:为了保障农村村民行使自治权,让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展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开展农村工作。行使他们的权力。
根据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和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见,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行政机关。
在人员构成方面,《村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委会由主任一名、副主任、委员组成,共三人至七人。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任免或者解聘村委会成员。每个村委会的任期为三年。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规定,候选人的人数应当多于选举候选人的人数。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人会见村民,候选人介绍履行职责的想法,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候选人必须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下列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一)本村享受工伤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情况;(三)村公益事业设置、筹资、用工计划和施工承包计划;(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及承包方案;(六)宅基地使用计划;(七)征地补偿。(八)以贷款、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的;(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此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离任后应当接受任期和财务责任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下列内容:(一)村财务收支情况;(二)村债权、债务情况;(三)政府拨款和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四)村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的承包管理和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五)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情况、流转情况、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和分配情况。
根据全村五分之一以上村民的要求,还可以对其他事项进行审计。
来源:全国人大论坛媒体
编辑:陈冰
编辑:卢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