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劳动法工资是怎么算的
在当今社会,问题是劳动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了解劳动法中关于工资的计算规定,对于保障自身权益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2018 劳动法工资是怎么算的
2018 年劳动法中的工资计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规定。首先,工资应当以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在计算工资时,需要考虑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加班工资的计算也有明确规定。平时加班,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 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 200%的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 300%的工资报酬。
对于实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度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此外,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
二、劳动法中工资支付的形式与周期
工资支付的形式应当是货币,这是为了保障支付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用人单位不得以实物及有价替代货币支付。
关于工资支付的周期,通常是按月支付。但对于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以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遇到经营困难等特殊情况,经与工会或协商一致后,可以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 30 天。
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果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三、劳动法工资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资的计算也有特别的规定。例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的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 80%。
女职工在、产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待遇。如果用人单位破产、终止或者的,在时应当优先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用。
对于因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的约定要求其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 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总之,劳动法中关于工资的计算和支付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维护的和谐稳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