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民间借贷与股权代持的区别案例一

  2022年6月,原告阴某某与被告洪某签署《分红股权协议》,协议约定原告支付25000元获得某某美容院5%的股权,按照参股百分比参与利润分红,合作期限是1年,自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同时约定,原告参与的是在职分红。协议中注明:中途退出,按照参股总金额40%退还;在职分红指大家一起经营分院的课程,要么股东自己本人参与分院业务,要么介绍新学员或参与培训,完成职责即可享受利润分红。

  协议签订后,原告向被告转账24999元,被告表示收到款项。2022年9月,原告获得分红4788.5元,其中股权分红2433元,推荐费2345.5元。后因为美容院经营不善,被告未支付后续分红。为此原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返还借款25000元本金及相应利息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借贷关系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法律关系。从双方协议的内容来看,原告投入资金需要参与经营,同时双方约定原告按百分比参与纯利润分红,利润取决于经营情况,即表明亏损共担,原告并不是按照出资收取固定收益。庭审中原告自认收取了介绍新学员的推荐费,表明原告实际参与了美容院的经营。故本案没有证据证明双方系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原告以民间借贷关系为由提起诉讼,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原告阴某某的诉讼请求。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35498.html

民间借贷与股权代持的区别案例一的相关文章

民间借贷与股权代持的区别

  2016年5月,原告王某被告某公司签署《入协议》,协议约定:由原告王某向被告某公司次性提供50000元资金作为入资金用于被告公司经营,每年以12%、6000元收益从被告处取得分红,分红自2017年始连续五年,且被告盈利否无关,最后期分红同时返还入本金50000元。   2016...

员工股权代持纠纷,员工股权代持纠纷案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个比较有意思话题,就是关于员工股权代持纠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员工股权代持纠纷解答,让我们起看看吧。 代持股权纠纷怎么解决? 股权代持的六种常见纠纷官司? 代持股份协议纠纷属于什么由? 代持股权纠纷怎么解决? 1. 名义...

股权代持纠纷管辖,股权代持纠纷管辖法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个比较有意思话题,就是关于股权代持纠纷管辖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股权代持纠纷管辖解答,让我们起看看吧。 股权代持纠纷谁是被告? 股权代持的六种常见纠纷官司? 代持股份协议纠纷属于什么由? 股权代持纠纷谁是被告? 在股权代持纠纷中,...

股权代持有纠纷诉讼,股权代持有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个比较有意思话题,就是关于股权代持有纠纷诉讼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股权代持有纠纷诉讼解答,让我们起看看吧。 公司买房如何以股权形式过户? 央企股权代持合法吗? 公司买房如何以股权形式过户? 公司以股权形式购买房产时,通常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股权代持后是否享有利(股权代持后以东下属公司名义开展业务是否构成诈骗)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5年6月20日,某外国公司庞某签订股权持有协议,约定庞某以庞某名义有南京某公司30%的股权,并向庞某支付相应金额。庞。2005年9月5日,南京公司成立,庞出资24万元,占30%。股权置换后,庞现有公司12.05%的股权。当家外国公司庞某谈判收回股权时,庞某拒绝了。2...

夫妻方名下股权属于共同财产吗(股权代持协议是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好自己合法益。如果您生活正面临着公司股权是夫妻共同财产吗相关问题而无法解决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 公司股权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公司股权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民间借贷算合同纠纷?,民间借贷与其他合同纠纷混同可以起诉吗

民间借贷与其他合同纠纷混同可以起诉。如果双方就民间借贷合同和其他合同共同产生纠纷,可以视为事纠纷的一种。当协商无效时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来寻求解决方案的。下面随着小编起来了解番吧。 本篇文章目录览: 1、 2、 民间借贷与其他合同纠纷混同可以起诉吗? 民间...

职务侵占罪盗窃罪的区别(侵占罪盗窃罪的区别案例)

、盗窃罪贪污罪的区别 侵占罪盗窃罪的区别在于,如果被害人行为前占有财物,行为人需要破坏他人占有才构成盗窃罪;如果被害人行为前占有财物,行为人需要破坏他人占有才构成盗窃罪;如果受害人在行为发生前并不占有该财产,该行为人不需要破坏他人占有,则构成挪用。 2、如何理解贪污盗窃罪中“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