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压工资是什么说法

合飞律师2周前 (04-23)普法百科1
法律解析:

压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时间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而是暂扣一部分工资,延迟一段时间再发放。

压工资是一种在部分用人单位中存在的现象。通常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基于多种原因。一些用人单位可能是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通过压工资的方式来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时支付工资,并且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压工资的行为可能会对劳动者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会影响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和财务安排,可能导致其面临经济困难。这会损害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信任,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长远来看,这种不规范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良好雇主形象的树立。

为了避免压工资的情况发生,劳动者在入职前应与用人单位明确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等细节,并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一旦出现压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746116.html

压工资是什么说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