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工伤认定
一、未签劳动合同工伤认定
即使未签劳动合同,也可以进行工伤认定。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可进行下一步的工伤认定。
(二)工伤认定流程
1. 工伤认定申请。一般由用人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1年内提出申请。
2. 受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予以受理。
3. 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4. 作出认定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认定为工伤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全部工伤保险待遇。
二、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可以参加工伤保险待遇吗
是否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取决于是否符合工伤保险待遇的法定情形,而非单纯依据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这一病症。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针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如果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是由于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等工作环境因素且经认定为职业病)导致的,职工可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如治疗费用报销等)、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等多种待遇。
然而,如果该病症与工作毫无关联(例如自身先天性疾病或者非工作相关的其他原因导致),则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上下班如何认定工伤
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需满足一定条件。
(一)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如果职工在正常的上下班规定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等合理路线,这种情况通常属于合理的上下班时间。但如果是提前很长时间出发或者下班后长时间逗留再回家,超出合理范围,可能就不符合认定条件。
(二)合理的上下班路线。包括职工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或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或者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如买菜)且在合理路线的途中等。
(三)等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形。如果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例如对方负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的交通事故,这种情况下较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但若是本人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则难以认定工伤。此外,在上下班途中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且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也符合工伤认定情形。
以上是关于未签劳动合同工伤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