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动合同还降薪合法吗
一、没有签劳动合同还降薪合法吗
这种情况是不合法的,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依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其二,关于降薪问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若未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单方面降薪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原工资待遇支付工资。
综上,用人单位既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又擅自降薪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申请或提起诉讼等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以及补足工资差额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企业亏损员工可以拒绝降薪吗
企业亏损并不当然构成可以对员工降薪的合法理由,员工有权拒绝降薪。
从法律角度看,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员工的薪酬待遇,这是双方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未经员工同意,企业单方面降低工资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
虽然企业经营亏损可能面临经济压力,但不能将此压力随意转嫁给员工。若企业欲调整员工工资,需与员工进行平等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以书面形式变更劳动合同关于工资的条款。
此外,根据相关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克扣或降低劳动者工资。企业亏损若不符合法定或约定的调薪情形,擅自降薪的行为涉嫌违法,员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企业恢复原工资待遇,并可能获得相应赔偿。总之,员工在面对企业因亏损擅自降薪时,有权且应当拒绝不合理的降薪要求。
三、没得合同怎么确认降薪
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确认降薪,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查看的规章制度。若公司有明确、合法且经公示或告知员工的薪酬调整相关规定,比如根据考核结果、公司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降薪的具体规则,且此次降薪符合该规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降薪的合理性。
二是参考过往的薪酬发放记录。通过银行工资流水明细等,梳理此前工资发放的金额、构成及发放规律。若此前工资一直相对稳定,突然降低且无合理说明,员工可对降薪提出质疑。
三是考虑与公司的沟通协商情况。公司若要降薪,通常应与员工进行沟通,说明降薪原因、幅度及期限等。若公司未与员工进行任何沟通就擅自降薪,此行为可能缺乏合法性。
四是关注行业惯例和市场水平。若公司降薪后员工工资明显低于同行业、同岗位的市场水平,员工可主张降薪不合理。
以上是关于没有签劳动合同还降薪合法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