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厘月利息是多少?普通老百姓真的了解清楚了吗?
你有没有在借钱的时候,听到对方说“利息是8厘”,然后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到底是多少钱?是不是听起来好像不多,但等到还钱的时候却发现越还越多?
“8厘月利息是多少”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不少普通人容易忽视的金融细节,今天我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什么是8厘利息?换算成年利率又是多少?它到底贵不贵?
先搞懂“厘”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传统的金融术语中,“厘”是一个单位,表示千分之一。
- 1厘 = 0.1%
- 8厘 = 0.8%
如果说是“月利息8厘”,那其实就是每个月的利息是本金的0.8%。
举个例子就更明白了:
假设你借了10万元,约定月息8厘,那么每月你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
10万 × 0.8% = 800元
一年下来就是:
800元/月 × 12个月 = 9600元
也就是说,一年光利息就得还近一万块钱,而本金还没动!
换算成年利率是多少?
很多人对“月利率”没有概念,但如果换算成年利率,就会吓一跳。
因为:
8% × 12个月 = 9.6%
也就是说,月息8厘相当于年利率9.6%。
这个利率水平放在银行贷款里算是什么档次呢?
我们来看看目前主流的贷款年利率:
贷款类型 | 年利率参考 |
---|---|
银行房贷 | 5%-4.5% |
消费贷(正规) | 6%-12% |
网贷/民间借贷 | 12%-24%甚至更高 |
可以看出,年利率9.6%其实已经接近一些消费贷的利率水平,比银行贷款高得多,尤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什么民间借贷喜欢用“厘”来计息?
很多民间借贷习惯使用“厘”这种说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听起来“便宜”
“8厘”听起来好像是很小的数字,不像“年利率9.6%”那样直观有压力,这让借款人更容易接受。规避法律监管
有些人利用普通人的认知盲区,故意模糊表述,把高利贷包装成“合理借款”,让借款人不知不觉中掉进高息陷阱。
合法利息与高利贷的界限在哪?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12%以上,就已经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风险区域;超过24%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可以拒绝偿还。
所以如果你签的是“月息8厘”,也就是年利率9.6%,虽然不算违法,但也要警惕后续是否会上浮或者存在其他隐藏费用。
✅建议参考:借钱前务必搞清楚利息算法
如果你正在考虑借钱,无论是向朋友、亲戚还是所谓的“私人放贷人”,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 明确写明利息是月息还是年息;
- 要求将利息换算成年利率进行书面确认;
- 保留书面合同或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 避免口头承诺和模糊描述;
- 遇到不合理条款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8厘月利息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关乎你的钱包安全。月息8厘等于年利率9.6%,虽然未达到高利贷红线,但仍属于较高利率范畴,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误导、被套路。
所以提醒大家:无论关系多熟、口头上说得多么靠谱,借钱一定要留书面凭证,利息要清晰透明,别让“情分”变成了“债务陷阱”。
理性借贷,才能守住自己的每一分钱。
8厘月利息是多少?普通老百姓真的了解清楚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