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到底保了啥?职场新人必懂的权益清单
刚踏入职场的小张,收到第一份工资条时盯着“五险一金”扣款明细发懵:“这些钱到底用在哪了?”别慌!作为打工人最核心的保障体系,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要求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福利,但它究竟包含哪些保险?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语言为你拆解这份“职场护身符”。
一、五险一金的核心构成:六大保障缺一不可
“五险”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金”则是住房公积金,这六项保障看似简单,实则覆盖了职场人从看病、养老到住房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养老保险:每月按工资比例缴纳(个人8%+企业16%),累计缴满15年即可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重点提醒:断缴不影响累计年限,但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越好。
医疗保险:涵盖门诊、住院报销及个人账户购药(个人2%+企业8%),注意,医保断缴次月即无法使用报销功能,补缴后需等待1-3个月恢复。
失业保险:非本人原因失业时可申领(个人0.5%+企业0.5%),最长领取24个月,还能享受免费职业培训。
工伤保险:工作中受伤或患职业病时,医疗费用及伤残补助由企业全额承担(仅企业缴纳0.2%-1.9%)。
生育保险:覆盖产检费、生育津贴及产假工资(仅企业缴纳0.8%)。男性职工配偶未参保的,也能报销部分生育费用。
住房公积金:个人与企业按5%-12%比例双向缴存,可用于购房贷款(利率比商贷低1-2%)、租房提取或退休后全额取出。
二、避坑指南:这些误区90%的人踩过雷
1、“试用期不缴五险一金”违法!《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成立当月即需参保。
2、“按最低基数缴费更划算”是伪命题,养老、医保待遇与缴费基数直接挂钩,长期低缴等于变相降低未来保障。
3、住房公积金非强制?错!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单位必须为职工开户缴存,否则可向住建部门投诉。
**三、律师建议:3招守护你的权益
1、定期核对工资条与社保账单,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或当地人社APP查询缴费明细。
2、换工作前确认社保衔接,尽量在15日前入职新单位,避免当月断缴影响医保使用。
3、生育津贴可与企业工资“二选一”,若企业正常发薪,津贴将由企业申领补充差额。
**相关法条依据
1、《社会保险法》第58条: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职工办理社保登记。
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0条:单位逾期不缴可处1万-5万元罚款。
3、《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因预备性工作受伤,视为工伤。
五险一金绝不是“看不见的成本”,而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刚性保障权利,从医保报销到公积金贷款,每一项都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职场人需主动了解规则,拒绝“被动吃亏”,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多缴社保不如多发工资”,请底气十足地回怼:“抱歉,我的未来保障,一分都不能少!”
五险一金到底保了啥?职场新人必懂的权益清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