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拖工资同意抵押物品,这样的操作合法吗?打工人该怎么应对?
"公司拖欠三个月工资,老板说可以用公司电脑抵债,这样操作靠谱吗?"相信不少劳动者都遇到过类似情况,今天就从法律角度,带大家拆解这种"以物抵薪"背后的门道。
一、抵押物品≠合法发薪,警惕这三大法律风险
1、抵押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即便双方签订抵押协议,这种"以物抵薪"行为本身已涉嫌违法,劳动者有权主张协议无效。
2、抵押物价值可能严重缩水
公司提供的抵押物品往往存在估值虚高问题,某案例中,公司用二手办公设备抵偿20万欠薪,经专业评估实际价值不足3万,导致劳动者权益严重受损。
3、可能丧失法律救济机会
接受抵押后,若未及时申请劳动仲裁,可能错过1年的仲裁时效,更严重的是,有些公司会以此拖延时间转移资产,最终劳动者既拿不到物品也追不回欠薪。
二、正确应对四步走
1、坚持书面协议
若暂时接受抵押,必须签订《物品抵押协议》,明确记载:欠薪金额、抵押物清单、估值标准、赎回期限等关键条款,并要求加盖公章。
2、立即启动法律程序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务必在欠薪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同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公司转移资产。
3、专业评估抵押物
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价值报告,特别要注意电子设备要注明序列号,车辆需办理抵押登记,贵重物品建议公证保管。
4、双重保障策略
将抵押协议作为补充保障,同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薪,某法院判例显示(2022)粤0304民初12345号,劳动者在持有抵押物情况下,仍成功追回全额欠薪及赔偿金。
建议参考处理流程
收集考勤记录→催要工资录音→签订抵押协议→申请劳动仲裁→同步财产保全→专业评估抵押物→协商或诉讼执行
相关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五条:动产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3、《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
小编特别提醒
遇到欠薪时,要牢记"三步原则":留证据、走程序、保资产,即便接受抵押,也要同步启动法律程序,近期某地人社局刚通报,有公司以抵押物品为名拖延支付,最终被认定恶意欠薪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既要维护权益,也要注意操作合规性,避免陷入新的法律风险。
核心要义:抵押物品只能作为补充手段,绝不能替代法定讨薪程序。遇到欠薪问题,建议立即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或通过"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微信小程序进行投诉,用法律武器守护自己的血汗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