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政府补助利得,你真的搞懂了吗?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政府补助利得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对于政府补助利得,企业需要在纳税申报表中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申报。
建议参考:
1、了解政府补助的类型:政府补助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多种类型,企业需要根据政府补助的具体类型,确定其是否属于政府补助利得,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和申报。
2、注意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认,即在实际收到政府补助时确认收入,企业还需要注意政府补助的不征税收入条件,避免将政府补助误确认为应税收入。
3、正确核算政府补助利得:企业在核算政府补助利得时,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类型和确认条件,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等科目,企业还需要注意政府补助利得的计税基础和纳税调整。
4、及时申报纳税:企业在取得政府补助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纳税期限,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企业还需要注意政府补助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因申报不及时或不准确而导致纳税风险。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小编总结: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的政府补助利得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需要了解政府补助的类型和确认条件,正确核算政府补助利得,并及时申报纳税,企业还需要注意政府补助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因申报不及时或不准确而导致纳税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