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催收到底会走哪几步?真的会被爆通讯录吗?
某天晚上手机突然响个不停,陌生号码一个接一个打进来,语气从“温馨提示”到“威胁恐吓”层层升级,甚至朋友、家人也收到了莫名其妙的催收短信?别慌,这很可能是你某笔网贷逾期后,催收流程正式启动了。
网贷逾期催收一般都有哪些流程?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又怕又好奇的过程,让你心里有底,不被吓住,更不被忽悠。
逾期初期:温柔提醒,人情味十足
刚逾期1-3天,大多数正规平台不会立马“翻脸”,这时的催收,更像是“友情提醒”。
你可能会收到平台App的弹窗通知、短信提醒,甚至客服打来电话,语气客气:“您好,您有一笔借款已逾期,请尽快处理,避免影响信用。”
这个阶段,核心目的不是施压,而是提醒你还钱,毕竟平台也不想一上来就把你推远,影响用户体验。
重点来了:这个阶段你还钱,一般不会产生额外罚息(具体看合同),也不会上征信。越早处理,代价越小。
逾期7-30天:电话轰炸,软硬兼施
如果逾期超过一周,催收就开始升级了。
这时候,你接到的电话频率明显增加,时间也变得“刁钻”——早上8点、晚上10点都可能响铃,催收员开始强调后果:“再不还,会影响征信”“可能被起诉”“会影响子女上学”……等等。
但注意,这些话术很多是夸大其词,影响子女上学”就是典型的恐吓话术,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
这个阶段平台可能会把你的信息交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时候,催收手段可能变得复杂,
- 频繁拨打你预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但不能骚扰)
- 发送带有“逾期提醒”字样的短信
- 在App内推送催收通知
但请注意:根据法律规定,催收不能辱骂、恐吓、泄露隐私,也不能频繁骚扰他人,一旦越界,就是违法。
逾期30天以上:正式施压,可能上报征信
超过30天,事情就严重了。
大多数网贷平台会将你的逾期记录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一旦上征信,5年内都难抹去,直接影响你以后办信用卡、贷款买房买车。
催收力度加大:
- 第三方催收公司可能采取更激进手段(但仍需合法)
- 平台可能给你发“律师函”或“诉讼告知书”(有些是模板,不一定真起诉)
- 你的账户可能被冻结,后续借款权限被取消
划重点:这个阶段,平台真正开始评估是否走法律程序,如果你有还款意愿,建议主动协商,争取分期或延期。
逾期90天以上:可能被起诉,进入司法程序
超过90天,基本属于“恶意逾期”范畴。
这时候,平台可能会将你起诉至法院,一旦立案,你会收到法院传票,必须出庭应诉,如果判决后仍不还,可能面临:
-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
- 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被冻结
- 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飞机、高铁)
- 财产被强制执行
但别慌:大多数网贷平台其实并不愿意走诉讼,因为成本高、周期长,他们更希望通过催收施压,让你主动还款。
建议参考:逾期了怎么办?别等催收上门才后悔
如果你已经逾期,别逃避,更别相信“反催收黑产”的“教你怎么对抗银行”的鬼话。合法应对才是王道。
- 先理清债务:列出所有逾期平台、金额、利率,做到心中有数。
-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困难,申请延期或分期还款,很多平台支持“困难户帮扶计划”。
- 保留证据:所有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保存,一旦遭遇暴力催收,可投诉或报警。
- 拒绝非法催收:如果被辱骂、威胁、爆通讯录,直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
- 合理规划还款:优先还上征信的平台,避免信用崩塌。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手段。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逃避,了解网贷逾期催收一般都有哪些流程,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
从温柔提醒到电话轰炸,再到可能的法律诉讼,每一步都有法律边界。你有还款义务,但也有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利。
面对催收,既不必恐慌,也不能无视。主动沟通、合法应对、量力而还,才是走出债务困境的正确姿势。
逾期不是终点,而是重新规划财务的起点,别让一时的困难,毁掉你未来的信用和人生。
网贷逾期了,催收到底会走哪几步?真的会被爆通讯录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