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贷打电话说我申请额度逾期?你真的借过吗?真相可能让你后背发凉!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接到某某网贷平台的电话,语气强硬:“您在我们平台申请的5万额度已经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手段!”可问题是——自己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更别说借钱了!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为什么没借钱也会被说“额度逾期”?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又该如何应对?
你以为没借钱,申请”已经完成了?
很多人以为,只有实际借到钱才算贷款,但现实是——只要你提交了贷款申请,哪怕最终没提现,系统也可能记录为“授信成功”或“额度已发放”。
举个例子:你在某App上点了个“测额度”,填了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点了“立即申请”,你以为只是看看能借多少,结果后台已经完成了“授信流程”,相当于平台已经把钱“准备好”了,只等你提现。
从平台角度看,额度一旦生成,就视为借贷关系的前置成立,哪怕你没用,他们也可能按“逾期”来催收,更离谱的是,有些平台甚至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勾选“同意开通额度”,这属于典型的诱导性签约。
信息泄露?可能是“被贷款”的开端
还有更可怕的情况:你根本没操作过任何网贷平台,却接到催收电话,这时候就要警惕了——你的身份信息可能已经被盗用。
现在黑市上,一条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视频的信息包,几百块就能买到,不法分子拿着你的信息去网贷平台“冒名申请”,一旦通过,钱被他们拿走,逾期却算在你头上。
我之前处理过一个案子:一位宝妈从没接触过网贷,突然征信显示三笔合计8万元的逾期,查了一圈才发现,有人用她的信息在三个平台“刷脸借款”。这种情况下,你不是欠钱,而是受害者!
接到这类电话,别慌!先做这三件事
别承认、别转账、别按对方要求操作
对方一上来就威胁“上征信”“起诉”,很多人吓得赶紧问怎么还。没借的钱,不该还!先核实,再处理。要求对方提供借款合同、放款记录、身份验证流程
正规平台必须能提供完整的借贷证据,如果对方支支吾吾,或者只说“系统显示你申请了”,那大概率是催收话术。立刻查征信,确认是否有这笔贷款记录
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一次个人征信报告,如果报告里没有这笔贷款,那就说明平台系统记录有误,或存在冒用风险。
你的权利,法律都给你撑腰!
遇到这种“被逾期”的情况,别觉得是小事。你的名誉权、信用权、个人信息安全权都受到了侵犯,以下几条法律,是你维权的底气: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如果你确认自己没申请贷款,完全可以向平台提出异议,要求删除错误记录,必要时报警或提起诉讼。
小编建议:保护自己,从这几点开始
- 不要随意点击“测额度”“秒批贷款”类链接,尤其是来路不明的短信或广告。
- 定期查征信,一年至少查一次,早发现早处理。
- 关闭不必要的“免密支付”和“小额免密”功能,防止信息被套用。
- 接到催收电话,录音!录音!录音!这是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 遇到疑似冒名贷款,立即向警方报案,并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有网贷打电话说我申请额度逾期”——这句话背后,可能是平台的灰色操作,也可能是信息被盗用的危险信号。你不需要为没借过的钱买单,更不该为别人的恶意行为背锅,面对催收电话,保持冷静,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信用无价,别让别人的贪婪毁了你的人生记录。
真正的债务,是基于真实意愿和合法流程产生的,那些未经你同意就“生成”的额度,不该成为你人生的污点,该较真时,就得较真到底!
有网贷打电话说我申请额度逾期?你真的借过吗?真相可能让你后背发凉!,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