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债务> 正文内容

劳动争议纠纷实务解决方案(劳动争议纠纷实务解决方法)_重复

合飞律师6个月前(01-13)金融债务9

1、劳动合同的签订

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连续工作10年以上

连续签订两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试用期

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资

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或者试用期不足三个月的,不得设定试用期。

不得低于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作标准。

3个月以上1年以下1个月以下

1年以上3年以下3个月以下

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不超过6个月

4、服务期限

只有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才能约定服务期限。劳动者违反协议的,应当支付违约金(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即服务期未履行部分的培训费不得超过)

5.比赛限制

竞业禁止期间,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人员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竞业限制协议明确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区和期限,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要求每月支付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30%的经济补偿。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0%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用人单位解除竞业限制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额外向劳动者支付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

(除服务期限和竞业禁止限制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违约金!)

6.付款订单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7、劳动合同变更

必须达成共识并以书面形式

八、劳动合同的终止

终止劳动合同协商一致终止员工自行终止

双方均无过错。提前30天书面通知/试用期内提前3天书面通知。

用人单位的过错:未按照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条件的;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非法损害劳动者权益;无效合同;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随时消除暴力威胁及其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违令、强制危险作业危及工人人身安全的行为

解雇雇主

(提前通知工会)员工在试用期内有过错且不符合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以及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完成本职工作的。拒不改正/合同无效/追究刑事责任

(双方均无过错)

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调换岗位后仍不能履行工作职责/不能履行工作职责、培训调任后仍不能胜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无法履行职责、无法胜任工作的通过谈判达成共识

用人单位不得以“双方无过错”和经济裁员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职业病;因工负伤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怀孕期和哺乳期;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五年;其他的

九、经济补偿

工资高于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计算补偿,补偿期限最长不超过12年。

应给予经济补偿

1、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过错解除劳动合同

2协商一致终止合约

3双方均无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4经济裁员

5劳动合同到期(除非雇主提出或维持,除非雇员不同意)

6破产、撤销、责令关闭、撤销或雇主建议解散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8、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完成工作任务而终止。

10.补偿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者不需要继续履行的,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给予劳动者补偿。

按经济补偿标准加倍补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者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的。

向劳动者支付额外补偿金的标准为不低于应付金额的50%但不高于100%

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

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11、劳务派遣

仅限于临时、辅助或替代工作。

临时不超过6个月

辅助非主营业务岗位

替代:用人单位职工因休学、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时期内,其他职工可以替代岗位,比例不得超过岗位的10%。总就业人数。

12.兼职工作

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不得约定试用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上海19元)。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天。

13.双倍工资

1、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以上不满1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用工之日起1个月后的次日,截止日期为补充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天)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按照月工资的两倍支付劳动者。

3、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后次日起至一年前一天止

14.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养老金的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劳动关系处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97764.html

劳动争议纠纷实务解决方案(劳动争议纠纷实务解决方法)_重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