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劳动纠纷处理流程(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如何处理?
(一)双方自行协商(即劳动协商)
1、双方应明确谈判意向,明确谈判事项;
2、双方应相互通报参加谈判的成员名单;
3、双方确定谈判的时间、地点;
4、双方开会协商并提出各自的意见;
5、就面临的焦点问题进行协商并提出解决方案;
6、双方协商一致意见的,按协商结果执行;
7、如果谈判破裂,可以邀请第三方介入帮助并继续谈判寻找解决方案。
(二)进行劳动仲裁
从现行法律和现有司法基础来看,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佳途径。此步骤必须在民事诉讼之前采取。劳动争议案件未经仲裁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处理,因此有法律依据和相关程序,例如《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在相关法律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这些程序不再详细描述。
(三)开展民事诉讼
从《劳动法》可以看出,如果发生劳动争议,且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满意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由此可见,如果案件发生劳动争议,并作出劳动仲裁裁决,一般都会进入民事诉讼的法律程序。需要注意的是,在劳动仲裁中,申请人和被申请人都可以作为原告提出合法主张;如果双方同时提起诉讼,则先起诉的一方为原告。
《民事诉讼法》对于上诉有以下规定。当事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送达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判决送达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并作出判决时,必须自二审案件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完毕。
上诉与大多数民事纠纷案件相同。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认为法律判决、判决不当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请再审时,不得中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请求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再审。如果两年期限届满,当事人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提出上诉。一般来说,人民法院对审理上诉案件的期限没有严格的要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