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致残不赔偿犯法吗
工伤致残是一种严重的侵害劳动者人身权利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用人单位对工伤致残负有赔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拒不赔偿或少赔、拖赔,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不得以任何形式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2. 行政处罚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或未及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3. 民事赔偿
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后,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如果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还应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生活费。
4. 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在劳动者发生工伤后故意拖延或拒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导致劳动者遭受严重损害,涉事人员涉嫌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5. 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
如果劳动者遭遇工伤致残,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工伤后,劳动者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索赔,或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赔偿或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本站在线律师问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