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自离有赔偿吗
工伤自离能否获得赔偿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将对该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您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赔偿条件。
一、一般情况下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中、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伤害。工伤职工可以享受医疗、康复、劳动能力鉴定、生活护理、职业培训、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但如果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后自行离职,则可能无法享受上述待遇。
二、特殊情况
(1) 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金。在此情况下,职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 职工自行离职且已评定伤残等级
如果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自行离职,但已评定伤残等级的,可以享受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保险待遇,但不享受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治疗性待遇。
(3) 职工自行离职且符合国家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经治疗终结后达到劳动合同约定的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以享受基本医疗待遇和伤残津贴。
三、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伤害自行离职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向工伤认定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机构应当依法作出工伤认定。职工符合工伤保险待遇享受条件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四、注意要点
职工工伤自离后,如果用人单位未及时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应当及时向工伤认定机构提出申请。职工自离后,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伤残鉴定证明、离职证明等。如有法律疑问可直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