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好了后能拿到赔偿吗
工伤事故后,工伤职工伤情治愈,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达到伤残等级,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一、赔偿范围
工伤赔偿范围包括工伤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津贴、停工留薪期限工资、残疾辅助器具费和交通费。
1、医疗费
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伤残等级鉴定
工伤事故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达到一定程度,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达到伤残等级。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伤残等级为十级至一级,分别按本人工资的90%至100%计算。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住院治疗天数在180天以内,按照工伤保险基金平均工资每日200%发放;住院治疗天数超过180天,按照本人工资每日200%发放。
5、伤残津贴
由用人单位按月发放,标准为本人工资的60%至90%,发放时间不超过24个月。
6、停工留薪期限工资
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停工留薪期限自受伤之日起起算,最长不超过12个月。
7、残疾辅助器具费和交通费
职工因工致残,需要安装假肢或配置其他辅助器具,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应费用。职工因工伤致残,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二、赔偿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获得赔偿: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
5、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事故伤害的。
三、注意事项
1、工伤职工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工伤事故,并提供相关证明。
2、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
3、职工对工伤认定或者工伤待遇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提起劳动诉讼。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在本站在线律师问律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