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用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结束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等。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结束劳动关系。当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等情形出现时,劳动合同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自然结束。而当出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情况时,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同样意味着劳动关系的结束。这种结束有助于双方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其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明确。例如,用人单位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工资、福利待遇等,劳动者需要按照规定办理工作交接等手续。这样可以避免双方在劳动关系结束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
再者,保障劳动者权益。在一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能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而面临失业的风险。通过合法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程序,劳动者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以缓解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这也有助于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使得劳动力能够在市场上更加自由地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招聘更合适的人才,从而提高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活力。
总之,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