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收到催收函,该慌还是该扛?律师教你正确应对姿势
收到网贷平台的催收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完了,要被起诉了!”紧接着焦虑、恐惧涌上心头,甚至想逃避现实,但慌张解决不了问题,真正需要的是冷静分析、理性应对,作为处理过大量债务纠纷的律师,我总结了一套“四步走”策略,帮你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步:核实函件真实性,别被“假通知”吓破胆
收到纸质催收函时,先别急着签字或回电。仔细核对三点:
1、发函主体是否合规:确认函件是否由网贷平台或委托的持牌机构发出(可通过官网电话验证);
2、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威胁性措辞(如“不还钱就坐牢”)、虚增违约金等违规行为;
3、盖章是否有效:公章名称需与借款合同一致,模糊或缺失的需警惕伪造。
注意:部分第三方催收会假冒律师函,甚至PS法院传票,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第二步:主动沟通协商,别等“被动挨打”
确认函件真实后,立即联系平台协商还款方案,记住两个原则:
态度诚恳,但守住底线:说明逾期原因(如失业、疾病),提出分期或减免利息的请求,但拒绝不合理的“服务费”“催收费”;
全程录音留证:记录沟通时间、对象及承诺内容,防止后续扯皮。
律师提醒:根据《民法典》第675条,债权人有权要求还款,但无权威胁人身安全或骚扰亲友,若遭遇暴力催收,可向银保监会或公安机关举报。
第三步:评估法律风险,别踩“刑事雷区”
大部分网贷逾期属于民事纠纷,但两种情况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1、恶意逃废债:有还款能力却转移财产、失联超过6个月,可能构成《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2、骗贷行为:提供虚假材料借款,金额超2万元可能触犯《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重点:只要保持沟通、积极还款,99%的网贷纠纷不会升级为刑事案件!
第四步:制定还款计划,别让“雪球”越滚越大
根据自身收入,优先偿还年利率超过15.4%的贷款(2023年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
高息网贷:协商减免超出法定利率的部分;
信用卡欠款:申请停息挂账(个性化分期),最长可分60期;
亲友借款:优先偿还,避免人情债恶化。
公式化建议:每月还款额≤(总收入-基本生活费)×50%,保障生存权是法律底线。
**律师建议参考
1、收到催收函后7日内书面回复,要求提供完整借款合同、还款明细;
2、协商成功的方案务必落实到书面协议,并保留快递单据;
3、若已收到法院传票,需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主张利息计算错误等抗辩理由。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6条:催收不得骚扰无关人员或虚假陈述法律后果。
- 《刑法》第293条:恐吓、跟踪他人涉嫌寻衅滋事罪,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贷逾期不是世界末日,关键在“早回应、真协商、留证据”,与其被一纸通知吓得寝食难安,不如用法律武器给自己争取喘息空间。逃避催收只会让问题更糟,积极面对才是止损上策。
网贷逾期收到催收函,该慌还是该扛?律师教你正确应对姿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