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一、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一是时间界限。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劳动者从2月1日开始工作,到3月1日之后仍未签订劳动合同,从3月1日起,用人单位就需支付双倍工资。
二是视为订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除支付双倍工资外,还应补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是举证责任。劳动者需要注意收集能够证明存在的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等,以便在主张赔偿时能有效举证。
总之,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劳动者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协商、或诉讼等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员工该怎么取证
当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却不给员工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取证:
一是收集相关书面材料。例如单位发放的工资条,若工资条上有体现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信息,如单位名称、工资构成等,可作为间接证据;考勤记录,若能获取单位盖章或领导签字确认的考勤表复印件,也能证明劳动关系。
二是留存工作相关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报告、邮件、工作群聊天记录等,只要能显示工作内容、工作安排以及与单位的关联,都可作为证据。比如领导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员工汇报工作等记录。
三是寻求证言。同事的证人证言可以辅助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合同签订情况,但证明效力相对较弱。
四是通过录音录像取证。在与单位领导、人事部门沟通劳动合同事宜时,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录音录像,以获取单位承认签订合同但未交付员工的相关证据。
三、劳动合同期限写错了有什么影响
劳动合同期限写错可能产生多方面影响:
一是对合同履行期限的界定。若起始或终止日期写错,会直接导致双方对合同实际履行的起止时间认知混乱,可能出现一方认为合同已到期,另一方却认为仍在履行期内的情况,进而引发纠纷。
二是涉及劳动权益保障。例如,合同期限影响劳动者的试用期约定、服务期规定等。若期限写错致试用期不合理延长,会侵害劳动者权益,使其无法按时享受正式员工待遇;若影响服务期,也可能改变双方基于服务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是在经济补偿等方面。经济补偿常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挂钩,合同期限写错可能影响对工作年限的准确判断,从而影响经济补偿的计算与支付。
不过,若劳动合同期限写错,双方可通过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对错误内容进行更正,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后续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与纠纷。
以上是关于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