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到底包含哪五种保险?一文说透你的权益!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自由职业者甚至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可能都听过"五险"这个词,但真正能完整说出五险具体内容的人不足三成,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五险包括哪五种险?这些保险到底怎么守护你的钱袋子?
一、五险的"真面目":五大保障体系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五险全称"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大险种,这五种保险就像五把保护伞,覆盖劳动者从入职到退休的全周期风险。
养老保险是五险中缴费比例最高的险种(单位缴20%,个人缴8%),累计缴满15年才能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则承担着看病报销的重任,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可达70%-85%,特别提醒:医保断缴超过3个月,重新缴费后需等待6个月才能恢复报销待遇!
二、容易被忽略的三大"隐形保障"
1、失业保险:非本人意愿失业时(如企业裁员),缴满1年即可申领,最长可领24个月失业金,2023年多地已上调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
2、工伤保险:上下班途中遇交通事故、职业病都算工伤,企业必须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超期将由企业承担全部赔偿。
3、生育保险:覆盖产前检查、分娩费用及生育津贴,男性职工配偶未参保的,也可享受50%生育医疗费报销。
三、五险缴费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签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的条款无效。
误区二:"按最低基数缴费更划算":养老金计算公式与缴费基数直接挂钩,长期低缴将导致退休金大幅缩水。
误区三:"农村户口不用缴失业保险":2020年起全国已统一城乡失业保险政策,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建议参考:
1、每月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缴费明细
2、更换工作时提前确认社保衔接方案
3、生育津贴申领需在分娩后12个月内办理
4、遭遇工伤时第一时间留存考勤记录、监控录像等证据
相关法条:
-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小编总结:
五险绝不是简单的工资扣款,而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法定保障权益,从养老金的"长久饭票"到生育津贴的"带薪产假",每个险种都在关键时刻守护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建议每位劳动者都要定期核查社保缴费记录,发现企业少缴漏缴时,可拨打12333社保热线维权。缴好五险一金,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投资!
五险到底包含哪五种保险?一文说透你的权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