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到底包含哪五种保险?一文说透职场人的核心保障
“每个月工资到账前,公司都扣了一笔‘五险’费用,但究竟什么是五险?这五种保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许多职场新人甚至工作多年的上班族都存在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解读五险的本质。
一、五险的“真身”究竟有哪些?
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障并非简单并列,而是构成了覆盖人生全周期的安全网:
1、养老保险:如同“时间银行”,每月储蓄未来退休金,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2、医疗保险:看病就医的“救命钱”,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已成全国常态。
3、失业保险:失业后的过渡保障,领取期间医保不断缴,还能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4、工伤保险:工作中受伤的“保护伞”,涵盖治疗费+伤残补助+身故赔偿三重保障。
5、生育保险:职场妈妈的专属福利,产假津贴+生育医疗费报销双管齐下,男性职工配偶也可享受部分待遇。
二、这些保险究竟怎么用?
很多人对五险存在认知误区,认为“现在用不上等于白交”。五险的本质是风险共担机制:
- 养老保险采用“现收现付制”,年轻人缴费供养退休群体,形成代际互助循环
- 医疗保险建立统筹账户,重大疾病患者可获得远超个人缴费额的报销
- 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缴费年限挂钩,最长可领24个月,疫情期间更是发挥关键作用
真实案例: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因项目调整失业,凭借7年缴费记录,每月领取2142元失业保险金,同时免费参加大数据培训,3个月后成功转岗再就业。
三、你必须知道的维权要点(附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58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若遭遇公司不缴或欠缴:
1、保留工资条、劳动合同等证据
2、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时效为2年)
3、可要求单位补缴并支付滞纳金
特别提醒:缴费基数直接影响未来待遇,若单位按最低标准缴纳,可能导致养老金缩水30%以上。
法条速递
- 《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工伤认定范围
-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第六条 生育津贴计算标准
五险不是简单的“工资扣除项”,而是国家强制实施的民生保障制度,它用法律手段构建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育有所补”的社会安全体系,职场人既要懂权益更要会维权,建议定期登录当地人社APP查询缴费明细,让每一分社保投入都成为未来生活的坚实底气。
五险到底包含哪五种保险?一文说透职场人的核心保障,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