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人员打电话给紧急联系人是否违法?
催收人员在进行债务催收时,通常会首先联系债务人本人,如果债务人失联或拒绝回应,催收人员可能会尝试联系债务人的紧急联系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催收人员在合法范围内是可以这样做,催收人员在与紧急联系人沟通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不得侵犯紧急联系人的合法权益,如不得泄露债务人的个人信息,不得对其进行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
建议参考:
如果您是债务人的紧急联系人,当您接到催收人员的电话时,您应当保持冷静,了解债务人的债务情况,并告知催收人员您并非债务人,无法代替债务人还款,您也可以提醒催收人员,根据法律规定,催收人员在催收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非法手段。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者非法使用。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意见,接受并处理消费者有关保护其个人信息的合理要求。”
催收人员在合法范围内可以联系债务人的紧急联系人,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作为紧急联系人,您有权要求催收人员尊重您的个人信息,并且您不应该承担债务人还款的责任,如果您遇到非法催收行为,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以免被用于不当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