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社保,后果真的只是罚钱那么简单吗?
各位老板、HR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看似老生常谈、但很多人其实并没真正搞明白的话题——企业不给员工交社保,到底会有什么后果?别以为只是罚点钱就能了事,背后的法律风险、人情代价,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社保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的法定责任,有些企业为了省点成本,要么完全不交,要么按最低基数交,甚至让员工签“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这些操作看似聪明,实则是在给自己埋雷,一旦被查,不仅面临补缴、滞纳金和高额罚款,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影响企业信用,更严重的是,如果员工发生工伤、生病或退休,企业可能还要额外承担本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赔偿,那数字可不是开玩笑的。
再说说员工这边,虽然有些员工为了多拿点现金,主动提出“不交社保”,但企业千万别当真,法律上,企业是缴费主体,员工“自愿放弃”是无效的,一旦员工反悔或者离职时去投诉,企业照样得补缴,甚至还可能被追加罚款,这就像你明明知道前面有个坑,还非要往里跳,最后摔疼的可是自己。
社保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和信任的体现,一家连员工基本保障都舍不得付出的企业,怎么留得住人?怎么让员工有归属感?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看的不仅是工资,更是福利和长期保障,你省下的那点社保钱,可能最后都变成了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甚至口碑损失。
以案说法:某科技公司因社保问题被员工“反杀”
2022年,上海某科技公司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让一批新入职的年轻员工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声明》,承诺将社保费用以补贴形式发放到工资中,一开始双方看似“皆大欢喜”,员工到手工资多了,公司也省了支出。
结果半年后,一名员工因加班突发疾病住院,医疗费花了近8万元,由于公司没给他交社保,他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只能自己承担,员工要求公司支付医疗费,公司却以“已补贴现金”为由拒绝,员工一怒之下,不仅申请了劳动仲裁,还同时向社保中心举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
最后法院判决:公司不仅要全额赔偿员工的医疗费,还要补缴所有员工的社保费用,并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共计40余万元,更惨的是,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公司口碑暴跌,核心员工纷纷离职,最终不得不裁员重整。
你看,省小钱惹大祸,说的就是这种操作。
法条链接(通俗版)
-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企业不交社保,先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如果还是不肯交,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员工可以因为企业不交社保而随时提出离职,并且企业还得支付经济补偿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员工签署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是无效的,法院根本不认。
律师总结几句真心话
社保问题,表面上是个法律合规问题,深层其实是一家企业的价值观问题,你是想把员工当成合作伙伴,还是短期成本?你的企业是追求长期发展,还是只想赚快钱?
真正聪明的企业,不会在社保这种基础保障上动脑筋,省下的钱是有限的,但可能引发的风险是无限的——法律处罚、员工流失、口碑崩塌,哪一个都不是小事,建议各位老板和HR们:老老实实交社保,清清白白做企业,如果目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建议尽快找专业律师或人力顾问做合规整改,早处理早安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法律不是用来挑战的,而是用来保护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的。
注: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整理,具体案件需以实际情况及律师意见为准。
不交社保,后果真的只是罚钱那么简单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