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给我交社保,真的只是罚点钱那么简单吗?
老张在厂里干了五年,最近离职时才发现——公司压根没给他缴过社保,他怒气冲冲去找老板理论,对方叼着烟甩出一句:“大不了补给你就是了,瞎吵什么?”这话听着耳熟吗?很多企业主甚至员工自己都觉得,社保不交无非是补缴加点罚款,没什么大不了,但今天我想告诉你:这件事背后的法律代价,远比想象中严重。
其实啊,社保强制缴纳是国家对劳动者的基本保障,根本不是“可交可不交”的福利,根据《社会保险法》,只要存在劳动关系,单位就必须在30天内为员工办理社保登记,一旦逾期不交,首先面临的就是行政责令整改,如果还拒不缴纳?等着他们的将是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而且自欠缴之日起,每天额外征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这可不是“罚点钱”那么简单,这是滚雪球式的法律责任。
但罚款还只是表面问题,更深层的是,企业可能被列入社会保险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保黑名单”,一旦上榜,企业贷款、招投标、税收优惠统统会受限,老板连坐高铁飞机都可能受影响,而员工更惨,一旦发生工伤、生病住院或者未来退休,所有原本该由社保基金承担的钱,都可能转而由企业全额自掏腰包——到时候赔出去的恐怕是社保费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更让人心惊的是,有些企业玩“阴阳合同”:表面上说给现金补贴代替交社保,看似员工占了便宜,实则完全违法,员工一旦签字同意,不仅后期维权困难,还可能因为“自愿放弃社保”被反咬一口,社保是强制义务,任何协议放弃社保的条款,在法律面前统统无效!
⚖️ 以案说法 | 老板省小钱,最后赔了一套房
2021年江苏有个真实案例(根据公开案例改编):某科技公司为了省成本,连续3年未给15名员工缴纳社保,后来一名工程师突发重病,医疗费花了40多万,公司原本以为掏个十几万就能摆平,谁知法院判决:由于公司未缴社保导致员工无法报销,所有医疗费由公司承担!这还没完,因为员工丧失劳动能力,公司还得额外支付伤残补助金和离职补偿金,前前后后赔了将近200万——相当于当地一套房的首付。
可笑的是,这家公司原本三年社保总共只需缴纳约60万,因为贪图“省小钱”,最终赔得倾家荡产,这还不包括人社局开出的欠缴罚款和滞纳金,所以你说,社保不交真的只是“罚点钱”的事吗?
🔗 法条链接
-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要求经济补偿金。
💡 律师总结 | 社保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从我处理上百起劳资纠纷的经验来看,许多企业倒就倒在“侥幸”二字上——以为员工不懂、不告、不追究,但你知道吗?一旦员工离职时较真起来,一告一个准,不但要补缴欠费、交罚款赔滞纳金,还可能额外支付经济补偿金。
而对员工来说,也千万别相信“现金补贴比社保划算”这种话,社保背后连着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障,那是你未来的安全网,如果公司不交社保,记得第一时间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打卡记录,直接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投诉举报——这不只是争一口气,更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
法律或许有时显得沉默,但它从来不会缺席,保护自己的权益,从认真对待社保开始。
本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撰写,仅供一般性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律师。
公司不给我交社保,真的只是罚点钱那么简单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