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是无效劳动合同
以下情况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比如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虽然签订,但是国家不承认其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存在多种可能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这样的合同通常无效。例如,劳动者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应聘成功,用人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之签订合同,该合同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若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这种合同也无效。比如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用人单位概不负责等条款。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最长工作时间。
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如劳动合同主体不合法等。
当劳动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后,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同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