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劳动合同怎么确认,无效劳动合同如何处理
确认无效劳动合同需根据法律规定的情形判断,处理方式包括停止履行、支付报酬、赔偿损失等。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以下是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一些常见情形。
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比如劳动者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等手段迫使劳动者签订合同。
二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比如合同中规定劳动者放弃某些法定权利,或用人单位不承担应尽义务。
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例如约定的工作内容违法等。
对于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首先应停止履行,双方不再受该合同约束。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同时,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责任,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按照过错程度进行赔偿。
如果是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效,劳动者还可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如支付经济补偿等。在处理无效劳动合同过程中,双方若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判断和适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