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是什么?别再被老板一句话表现不好就扣工资了!
年底发奖金,别人拿了几万,你却只收到一条“感谢辛苦付出”的微信?或者明明每天加班到最晚,年终评优却轮不到你?更离谱的是,HR轻飘飘一句“绩效不达标”,工资条上的数字就缩水了一大截。
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在问:绩效考核到底是什么?它凭什么决定我的收入和去留?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每个打工人都绕不开的关键词——绩效考核是什么。
绩效考核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有章可循的管理工具
绩效考核是什么?它是一套系统化的评估机制,用来衡量员工在一定周期内的工作表现、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岗位胜任力,说白了,就是公司用来判断“你干得怎么样”的那把尺子。
但重点来了:这把尺子不能是橡皮筋,想拉多长就多长。
它必须是透明的、可量化的、提前告知的,否则,所谓的“绩效不合格”就可能变成变相裁员或克扣工资的借口。
举个真实案例: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三年,一直绩效良好,突然某年年终,公司以“绩效评分低”为由不发年终奖,小李去查评分标准,发现根本没有书面制度,评分全靠主管“主观打分”,这种情况下,小李完全有权质疑考核的合法性。
绩效考核的三大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明确的目标设定
考核前,公司必须和员工沟通清楚:这个季度你要完成哪些任务?KPI是多少?是销售额、客户满意度,还是项目交付率?没有目标,就没有考核。公开透明的评分标准
是量化打分?还是360度评估?是上级评价为主,还是结合自评?这些规则必须提前公示,不能“事后诸葛亮”。结果反馈与申诉机制
考核不是“一锤定音”,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得分依据,也有权对不公结果提出异议。一个没有反馈通道的绩效制度,本质上就是“暗箱操作”。
绩效考核≠随意降薪或辞退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绩效不合格,公司就能随便降薪、调岗甚至开除,大错特错!
法律明确规定:
即使员工绩效不达标,公司也不能直接扣工资或解除合同,必须经过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才能依法解除,并支付经济补偿。
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员工可以主张赔偿金(通常是N+1,严重者可达2N)。
如何保护自己?三步走战略
入职时就问清楚:你们的绩效制度是什么?有没有书面文件?
别不好意思,这关乎你的切身利益。保留所有工作记录和考核沟通痕迹
邮件、聊天记录、任务单、会议纪要,统统保存,关键时刻,这些就是你的“证据链”。遇到不公考核,别忍气吞声
先内部沟通,再申请HR复核,必要时可申请劳动仲裁。你的沉默,就是对不公的默许。
✅ 建议参考:给职场人的5条实用建议
- 每年初主动确认自己的绩效目标,并要求书面确认。
- 每月复盘一次工作成果,对照KPI查漏补缺。
- 绩效面谈时录音或写会议纪要,避免“秋后算账”。
- 如果被评“不合格”,要求提供具体数据和对比案例。
- 一旦涉及降薪或辞退,立刻咨询专业律师,别等错过仲裁时效。
📚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可查证)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款: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只有在严重违纪、严重失职等情况下,公司才能无补偿解雇。绩效不佳不属于此类情形。《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因绩效扣薪,必须有合法依据和制度支撑。
绩效考核是什么?它不该是老板手里的“大棒”,而应是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指南针”。
我们不怕被考核,怕的是考核不透明、标准不统一、结果没依据,作为打工人,你要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用证据保护权益。
每一次不公平的考核,都可能是违法的开始,而你的清醒和较真,才是职场最硬的底气。
别再让“绩效”成为压榨的借口,搞懂它,用好它,你才能在职场走得更稳、更远。
关键词:绩效考核是什么
(本文为原创内容,已进行SEO优化布局,适合职场人群阅读传播,禁止抄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