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可以吗?律师,天上掉的可能是铁饼!

“不交社保,每月工资多给你1000块!”面对公司这样的“诱惑”,刚入职的小张心动了,眼前的现金似乎比看不见的社保更实在,但,这张诱人的“馅饼”,真能放心吃下去吗?

答案很明确:绝对不行!公司承诺不交社保,无论看起来多么“划算”,本质上是一个挖给员工的大坑,更是企业踩踏法律红线的危险操作。

“不交社保”的承诺,法律上只是一张废纸

  • 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无可商量!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国家法律赋予企业的刚性责任,绝非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或与员工“协商”免除的选项。
  • “自愿放弃”协议=无效合同!即使员工在“高额现金”诱惑下,“自愿”签署了放弃缴纳社保的承诺书或协议,这类约定也因直接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自始无效。法律不会认可这种用“小恩小惠”换走员工核心保障的非法交易。当员工权益受损或反悔时,这份“承诺书”形同废纸,企业该补缴的社保一分钱也逃不掉。

员工看似“多拿钱”,实则损失巨大,风险极高

  • 眼前小利,长远大亏:每月多拿的几百上千元,代价是牺牲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五大核心保障。一旦生病住院,巨额医疗费无处报销;退休后,失去稳定的养老金来源;遭遇工伤,无法获得法定赔偿;失业时,缺少基本生活保障…用眼前微薄的现金去赌不可预知的未来风险,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
  • 维权受阻,追偿困难:当员工因公司未缴社保而遭受实际损失(如无法报销医疗费、无法领取养老金等),虽然法律上最终会支持员工向企业追偿,但这个追偿过程往往漫长、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可能倒闭、老板跑路,或者即使打赢官司也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那份“多拿的钱”,可能远远不足以覆盖你未来维权和实际损失的成本。
  • 影响城市权益与发展:在很多城市,社保缴纳年限直接挂钩购房资格、车牌摇号、子女入学、积分落户等重要的公共服务和城市权益。断缴或未缴社保,意味着你在城市发展的诸多关键门槛前被拒之门外。

企业违法成本高昂,绝非“划算买卖”

  • 补缴+滞纳金+罚款,一个都不能少!社保部门一旦发现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有权责令其限期补缴欠缴的社保费,并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将面临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巨额罚款。这笔账,远比当初承诺“省下”的社保费要沉重得多。
  • 员工可随时“翻脸”离职并索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N倍月工资)。企业不仅留不住人,还要额外赔钱。
  • 信用污点,商誉受损!社保违法行为会被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企业参与招投标、获取银行贷款、享受政府补贴等,严重的甚至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在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领域处处受限,商誉一落千丈。

给劳动者的建议(划重点!)

  1. 坚决拒绝“不交社保换现金”的诱惑!社保是你的“安全网”和“未来钱”,绝非可有可无的福利。明确告知公司:依法缴纳社保是底线要求。
  2. 留存证据:保存好劳动合同、工资条(注意看是否扣除了社保个人部分)、考勤记录、公司要求或承诺不缴社保的书面/录音/聊天记录等。
  3. 积极沟通与投诉:若公司拒不缴纳,首先尝试与公司hr或负责人沟通,明确要求其依法缴纳。若沟通无效,立即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保中心)反映。这些部门有权也有责任进行查处。
  4. 善用法律武器:如果因未缴社保导致你无法享受社保待遇(如医疗费无法报销),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赔偿你的实际损失。你依然有权随时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金。

给用人单位的忠告

  • 切勿心存侥幸!社保强制缴纳是铁律,“省钱”的捷径最终通向的是法律严惩和经营风险的深渊。
  • 合规是成本最低的经营之道。依法缴纳社保,保障员工权益,才能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规避巨额罚款、赔偿和声誉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 完善人事制度:将社保缴纳作为入职、薪酬管理的核心合规环节,确保及时、足额为所有员工参保缴费。

相关核心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 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 第八十六条: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就像用糖果换走你的铠甲——糖会化掉,而风险来临你将赤手空拳。无论是员工眼前的“多拿钱”,还是企业幻想的“省成本”,都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社保制度是国家构筑的社会安全基石,其强制性正是为了保障每个劳动者在人生风雨中的基本尊严。对员工而言,依法参保是护身符;对企业而言,依法缴费是避雷针。切莫让看似“双赢”的口头承诺,最终演变成人财两空的困局。守护社保,就是守护你我在职场与人生中,那份看得见也靠得住的保障。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可以吗?律师,天上掉的可能是铁饼!,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07713.html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可以吗?律师,天上掉的可能是铁饼!的相关文章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可以吗?员工权益如何保障?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可以吗?员工权益如何障?

在职场中,很多劳动者都遇到过这样情况:公司以各种理由承诺不缴纳社保,甚至与员工签订所谓“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这种行为否合法?员工权益又该如何障?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原创文章内容: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变化和企业成本压力,一些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会提出“承诺不交社保要...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有用吗?员工真的能安心吗?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有用?员工真的能安心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合理”约定,比如公司承诺不交社保,这种现象并罕见,尤其在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中,为了节省成本,有些公司会与员工达成协议,声称“不交社保可以多发工资”,或者直接现金形式补偿给员工,但问题公司承诺不交社保有用?这背后否存在法风险?今我们就来...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就能免责吗?员工权益如何保障?

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免责?员工权益如何障?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社保缴纳问题,有些公司各种理由拒绝为员工缴纳社保,甚至让员工签署所谓“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这样的承诺是否真的能公司免责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公司承诺不交社保免责? 近年来,随着劳动法意识普及,越来越多劳动者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保权益,...

天上掉?别高兴太早,这可能是不当得利!

银行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朋友转错账给你,或者公司多发了工资你没发现?当时是不是心里一阵窃喜,觉得“这波血赚”?冷静下来一想:这钱到底能不能拿?拿了会会惹麻烦? 咱们就来聊一个听起来专业、但其实和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概念——什么是不当得利。当得利,不是“捡便宜”,而“背锅前兆”...

承诺不交社保,真的合法吗?

承诺不交社保,真合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社保的“小道消息”,公司承诺不交社保,给员工更多现金补贴”或者“员工主动放弃社保,换取更高工资”,这些看似双赢做法,否真符合法规定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承诺不交社保”这一问题,看看背后隐藏风险和后果。承诺不交社保,真的能省事又省钱...

员工承诺不交社保,真的合法吗?

员工承诺不交社保,真合法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社保的“约定俗成”,比如有些公司会要求员工签署一份《承诺书》,内容大致员工自愿放弃缴纳社保的权利,这种现象看似合理,但实际却隐藏着诸多法风险和隐患,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员工承诺不交社保否真合法? 员工承诺不交社保的背后真相 近年来,随着企业...

单位承诺不交社保怎么办?员工权益如何保障?

单位承诺不交社保怎么办?员工权益如何障?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却违反法规定操作,有些单位会各种理由拒绝为员工缴纳险,甚至直接承诺不交社保”,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员工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单位承诺不交社保怎么办?本文将从法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一问题。 正文:单位承诺不交社保的...

天津法律规定,母女离婚该如何判决?,天津,母女离婚判决规定,解析,该标题直接点明了文本的核心内容,即天津地区关于母女离婚判决的规定。同时,天津明确了地域范围,母女离婚判决规定则突出了文本的主题。整个标题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文本的主要信息。

津法规定,母女离婚该如何判决?,津,母女离婚判决规定,解析,该标题直接点明了文本核心内容,即津地区关于母女离婚判决规定。同时,津明确了地域范围,母女离婚判决规定则突出了文本主题。整个标题简洁明了,够准确传达文本主要信息。

津,离婚案件判决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些可能影响判决因素:1、夫妻感情状况:法庭会审查夫妻之间感情否破裂,这判断离婚重要依据。2、子女抚养问题:如果有子女,法庭会考虑子女利益和最佳利益,包括子女年龄、意愿、生活环境等因素。3、财产分割:法庭会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