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爆通讯录?我该怎么办?
手机突然疯狂震动,陌生号码一个接一个打进来,短信一条接一条弹出,内容五花八门——“你朋友欠钱不还”“赶紧还钱,别连累别人”……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一时手头紧张,网贷逾期了几天?更让人崩溃的是,这些骚扰竟然来自你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你既羞愧又愤怒,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到底合不合法?我还能不能保护自己的隐私?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联系通讯录到底该怎么办?作为一位处理过上百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时逾期,被催收搞得精神崩溃,甚至家庭关系破裂,但真相是:很多催收行为,其实已经违法了!
网贷平台有权联系你的通讯录吗?
很多人以为,签了借款合同,平台就有权“随便联系人”,错!这是典型的误解。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你的通讯录信息,属于典型的个人隐私范畴,即便你在借款时勾选了“授权联系人”选项,这种“概括性授权”在法律上也是无效或可撤销的,尤其当它被用于骚扰、威胁、公开债务信息等目的时。
重点来了:平台或催收公司联系你通讯录中的亲友,目的若是为了施加压力、羞辱你或变相“曝光”你的债务,这就已经越界了,属于典型的侵犯隐私和人格尊严行为。
什么样的催收行为是违法的?
别被那些“合法催收”的说辞唬住,以下这些行为,统统违法:
- 频繁拨打你亲友电话,内容涉及你的欠款信息;
- 发送带有侮辱性、恐吓性内容的短信或语音(如“老赖”“赶紧还钱,不然上门”);
- 在社交平台公开你的姓名、住址、欠款金额等信息;
- 冒充公检法、律师进行威胁;
- 一天内拨打超过5次以上,影响正常生活。
一旦出现以上行为,你就不是“欠钱理亏”,而是“被侵权的受害者”。欠债要还,但不该用尊严和隐私来换。
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别慌,我给你一套实操性极强的应对方案:
立即录音、截图、保存证据
每一个骚扰电话、每一条短信、每一个微信消息,都要录下来,这是将来维权的关键。明确告知催收方:停止骚扰
你可以直接说:“我承认有债务,但你们联系我的亲友属于侵犯隐私,我已保留证据,若继续骚扰,我将依法报警并提起诉讼。”语气可以坚定,但不必激动。向平台正式投诉
登录借款平台APP,找到客服或投诉入口,提交你的证据,要求平台约束催收行为。大多数正规平台接到投诉后会收敛。向监管部门举报
可拨打银保监会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或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在线举报。这是最有效的施压方式之一。必要时报警或起诉
如果骚扰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直接报警,案由可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或“骚扰滋事”,情节严重的,催收方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一个建议参考:理性面对逾期,但绝不纵容违法
我理解,很多人逾期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不可抗力。欠钱不是原罪,逃避才是问题,建议你: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
- 制定还款计划,哪怕每月还一点;
- 但前提是:平台必须停止违法催收。
你可以诚实面对债务,但不必忍受羞辱,法律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底线尊严。
附: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民法典》第1033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向债务人外的第三方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等信息。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违法催收击溃心理防线。你有义务还款,但没有义务被羞辱,面对通讯录被爆、亲友被骚扰,不要沉默,更不要自责。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严,每一步维权,都是在为更健康的金融环境添砖加瓦,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站在文明与底线这一边。
网贷逾期被爆通讯录?我该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