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经济赔偿金有上限吗

经济赔偿金有上限。

1、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对于普通员工,经济补偿并无上限规定。具体地,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是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雇主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若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若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雇主需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然而,对于高薪员工,《劳动合同法》设定了经济补偿的上限。高薪员工特指那些月工资超过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劳动者。对于这类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来计算,且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赔偿金中的“月工资”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且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是在办结工作交接时,而不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35964.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可以花钱减刑吗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经济赔偿金有上限吗的相关文章

经济赔偿金经济偿金有何区别和代通知(经济赔偿金经济偿金有何区别呢)_重复

数据显示,企业劳动争议案件败诉率高达80%以。劳动争议往往涉及经济以及经济偿金的支付,这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两者什么区别呢?什么情况下需要付款?两者的付款标准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并没那么复杂!下面法治承德为您一一讲解! 1、经济经济偿有什么区别? 从字面看...

经济赔偿金有上限吗

经济赔偿金有上限。 1、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对于普通员工,经济并无上限规定。具体地,经济的计算依据是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每满一年,雇主需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若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若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雇主需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

经济赔偿金适用情形 法条(经济赔偿金适用情形哪些)

1、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

离婚经济赔偿金经济偿金的区别(离婚经济与离婚经济帮助)

文本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一方因抚养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而负较大责任的,离婚时一方权向另一方请求赔偿,离婚时一方权向另一方请求赔偿。其他配偶应给予补。具体措施由双方商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经济赔偿金与补偿金能同时主张(经济偿金赔偿金能否同时主张)

劳动者不能同时主张经济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属于法律责任和处罚手段;但依法解除合同但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支付经济偿金经济偿金是补性的;你不能两者兼得。 补偿金赔偿金能否同时主张 解除劳动合同包括依法解除和违法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依...

房产税滞纳金有上限吗?详细解读一下

房产税滞纳金有上限吗小编导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产税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其征收标准和管理方式逐渐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房产税的滞纳,许多纳税人常常对其上限、计算方式以及影响因素感到困惑。本站将深入探讨房产税滞纳的相关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 一、房产...

居间合同违约金有上限吗

一、居间合同违约金有上限吗居间合同违约金有上限。 一般来说,违约上限通常是受到实际损失的制。如果约定的违约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或者机构予以适当减少。这里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施工合同违约金有上限吗

一、施工合同违约金有上限吗施工合同违约金有上限。 一般来说,违约的数额不能过高,如果过高,违约方可以请求或者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如果违约超过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