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劳动者建立的时间点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影响着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这个问题可能会让您感到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吧!
一、什么时候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实际的劳动,哪怕双方尚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劳动关系也已经成立。
例如,小明在 2023 年 5 月 1 日正式到某公司上班,从事具体的工作任务,那么从这一天起,他与该公司就建立了劳动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关系的建立不以劳动合同的签订为前提。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拖延或者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这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实际存在。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向劳动者发放了“录用通知书”等类似文件,且劳动者按照要求进行了准备工作或者已经开始了入职前的等活动,也可能被认定为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
二、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在实际情况中,有些用人单位可能没有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将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
首先,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按照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其次,如果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在时将面临更为严格的限制和条件。
比如,小李于 2022 年 3 月入职某企业,但企业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直到 2022 年 7 月,小李可以要求企业支付 4 月至 7 月这四个月的双倍工资。
三、如何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可能会存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确定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转账记录等。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包括打卡记录、签到表等。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如果有其他同事能够证明您在该单位工作,也可以证据。
总之,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双方都应当遵守法律,保障自身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