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后想解除合同算违约吗
一、合同签订后想解除合同算违约吗
合同订立以后,当事人一方不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即是该当事人违约。违约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迟延履行债务、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不按约定的地点履行等。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另一方享有解除权,只有在一方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另一方才享有解除权。
二、法定解除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定解除分为一般法定解除和特别法定解除。
(1)一般法定解除权
一般法定解除使用于所有的合同,构成要件较为严格。单方当事人行使权的情形有下列五种: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归责于合同当事人双方,此时双方均享有解除权,且对因合同解除产生的损害均不负赔偿责任。
但债务人迟延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解除的,迟延履行一方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债务人迟延履行本身就具有过错,在迟延期间发生不可抗力而导致损害,损害的发生与债务人迟延履行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对于预期违约的情形,债权人也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义务,或者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非违约方享有解除权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债权人实施了催告行为;催告后再合理期限内,债务人仍未履行。
此种情形仅限于履行期限与订约目的不具有密切联系的迟延履行,如果履行期限对合同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债务人迟延履行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此时债权人无须经过催告就享受解除权。
(4)当事人一方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
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违约形态有多种,包括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点不符合合同约定等。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此项属于兜底性条款。当以上情形都没有出现,而法律规定其他情形合同也应该解除时,当事人也享有合同解除权。这实际是为将来法律的发展预留空间,同时防止法律规定出现漏洞。
三、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1)以通知解除合同
行使解除权应当采用通知的方式,口头或者书面均可。解除的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时,发生,无须对方当事人同意。
(2)办理批准、登记手续
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依法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
在行使解除权是要注意除斥期间,除斥期间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其权利,权利即被除斥。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合同签订后想解除合同算违约吗的内容如上述合飞律师小编呈现的正文所示。综上所述,想解除合同,通常是需要看是否达到合同解除的条件,如果直接解除,有可能会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合飞律师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