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和开除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人搞混了,搞错可能吃大亏!
公司突然通知你“被开除了”,但文件上写的却是“辞退”?或者你朋友说“被公司开除了”,结果拿出来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上却写着“因个人原因离职”?
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其实,“辞退”和“开除”在法律上,完全是两码事,一字之差,背后涉及的法律责任、赔偿金额,甚至个人名誉,都可能天差地别。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辞退和开除到底有什么区别?
先说结论:“辞退”是一个广义概念,而“开除”是其中最严厉的一种形式。
你可以理解为,“辞退”是“总称”,就像“水果”;而“开除”是“苹果”——属于水果,但不是所有水果都是苹果。
“辞退”是个大筐,啥都能装?
在日常用语中,大家常说“被辞退了”,其实这个说法涵盖了很多种情况,从法律角度看,“辞退”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而是一个通俗说法,通常指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辞退的类型大致包括:
- 协商一致解除(你和公司谈好,和平分手)
- 因员工不胜任工作被解除(比如考核不合格)
- 因客观情况变化解除(比如公司裁员、业务调整)
- 因严重违纪被开除
看到没?“开除”只是“辞退”的一种极端情况,而且是带有强烈负面评价的那种。
“开除”是“辞退”中的“死刑判决”
开除,全称是“开除处分”,属于最严重的纪律处分,通常出现在国企、事业单位,或一些管理制度严格的公司中,它意味着员工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
- 贪污受贿
- 伪造资料
- 严重旷工
- 泄露商业机密
- 性骚扰等违法行为
关键来了:开除不仅解除合同,还会在档案中留下“污点”。
尤其在体制内单位,一旦被开除,可能影响未来考公、考编、政审,甚至影响子女。
而普通“辞退”一般不会影响个人信用或档案记录。
赔偿差别大,搞错就亏大了!
很多人最关心的其实是:我被辞退/开除,能不能拿赔偿?
这里划重点:
- 如果是合法开除(员工严重违纪):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甚至可以追偿损失。
- 如果是违法开除:公司不仅要赔钱,还得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的2倍)。
- 如果是普通辞退(非因员工过错):比如公司裁员、岗位取消,那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举个例子:
小王上班迟到3次,公司直接发个通知说“开除”。
这合理吗?不合理!迟到3次通常不构成“严重违纪”,公司不能直接开除。
这种情况下,哪怕文件写“开除”,法律上也认定为违法解除,小王可以要求赔偿。
别被“开除”两个字吓住,关键看理由是否合法。
如何判断公司是“辞退”还是“开除”?
看三点:
- 解除通知上的理由:是否写明“严重违反公司制度”?
- 有没有经过工会或民主程序?开除必须有制度依据,且程序合法。
- 是否影响档案或背调?如果是开除,HR一般会如实记录。
建议:收到解除通知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内容,保留证据,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 建议参考:遇到“辞退”或“开除”怎么办?
- 先别慌,看文件:确认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还是“开除决定书”。
- 查公司制度:你的行为是否真的违反了《员工手册》或公司规定?
- 评估是否合理:迟到一次就开除?显然不合理。
- 保留证据: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通知文件,统统保存。
- 及时维权:如果觉得不公,1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偿。
公司有权管理,但无权滥用“开除”来打压员工,你的权益,法律会保护。
📚 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 这就是“开除”的法律依据,必须“严重”才成立。《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规定了非因员工过错的“辞退”情形,如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需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2N)。
“辞退”和“开除”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
辞退可能是无奈的分手,而开除更像是“逐出师门”。
关键不在叫什么,而在理由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规。
如果你被“开除”,别轻易签字,先搞清楚是不是真违纪;
如果你被“辞退”,也别自认倒霉,也许你本该拿一笔补偿金。
在职场中,懂法,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别让公司的一纸通知,轻易决定了你的未来。
搞清“辞退”和“开除”的区别,不只是为了维权,更是为了活得明白、走得体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