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中的一般归责原则是什么
侵权法中的一般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
在侵权责任法中,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准则。其中,过错责任原则是最为重要和基本的一般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所谓过错,就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的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只有在行为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这体现了法律对个人自由和行为自主性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具体来说,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在行为时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不存在故意或过失,那么就可以免除其侵权责任。反之,如果行为人因为故意或过失导致他人受到损害,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法中具有广泛的适用,适用于大多数的侵权行为类型。
此外,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过错推定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律推定行为人存在过错,除非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侵权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害人的举证负担,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体现了侵权责任法的公平、公正价值取向,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