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标准是什么

合飞律师2个月前(04-19)普法百科3
法律解析: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转移财产,如将公司资产秘密转移等,使其难以用于支付工资;逃匿则是指故意躲藏起来,使劳动者难以找到。

其次,要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意味着行为人并非因客观上确实无力支付而未支付,而是主观上故意不支付。

再者,涉及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具体的数额标准会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最后,还需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通常是劳动行政部门等依法对欠薪行为进行督促处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劳动用工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于此类行为,法律予以严厉打击。劳动者遇到被拖欠工资等情况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711951.html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立案标准是什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