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几年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判刑标准,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判刑,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犯罪的数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数额较大,那么犯罪的情节相对就较为严重。其次,犯罪人的行为方式也会影响判刑。例如,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恶劣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会被认为情节更为严重。此外,是否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也是判断犯罪情节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的“一般情况”,是指犯罪人的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判刑就会更为严厉。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所谓“造成严重后果”,通常包括导致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和判刑,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实施。同时,这也提醒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避免触犯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