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怎么计算
工伤赔偿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因工受伤或职业病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中,本人工资的计算是工伤赔偿金额确定中的关键因素。
一、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怎么计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规定,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1. 对于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职工,本人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实际月平均工资计算。
2. 对于工作时间满12个月的职工,本人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但不得低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月平均工资包括工资性收入和津贴补贴,具体包括:
1. 基本工资、奖金、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补贴等。
2. 伤残津贴、生活费补贴、探亲路费补贴等。
3. 其他不属于工资性质的收入。
二、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如何计算(具体案例)
某职工因工受伤,受伤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根据相关规定,其本人工资计算如下:
1. 如果该职工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则本人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实际月平均工资计算,即5000元。
2. 如果该职工工作时间满12个月,则本人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即5000元。
三、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计算的常见问题
1. 工资中是否包含加班费?
加班费属于本人工资的一部分,应计入本人工资的计算范围。
2. 工伤发生在试用期内,如何计算本人工资?
试用期内的工资按实际发放的工资计算。
3. 工伤发生在实习期内,如何计算本人工资?
实习期内的工资按实习协议约定的标准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