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婚姻财产分割新规,离婚时房产到底归谁?
“新婚姻法实施后,离婚时财产分割到底怎么分?尤其是房产归属问题,有没有最新变化?”随着《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的更新,2023年婚姻财产分割规则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重点调整,本文将从实务角度,结合典型案例,解析新规的核心变化。
房产分割:婚前购房≠个人财产?
过去,许多人认为“婚前买的房子就是个人财产”,但新规对这一认知进行了细化。若婚前一方全款购房且登记在个人名下,仍属于个人财产;但若婚后共同还贷或装修投入,则需对增值部分进行补偿。
- 小王婚前贷款买了一套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5年,离婚时,即便房产证只有小王名字,配偶仍可主张共同还贷部分及对应增值的50%。
- 若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无论出资比例,均视为共同财产。
核心变化:法院更注重婚姻存续期间的实际贡献,而非单纯看房产证名字。
全职太太的“隐性财产”主张权
新规明确,家务劳动、育儿付出等无形贡献可折算为经济补偿,例如全职太太小李离婚时,除分割共同财产外,可额外主张丈夫支付5年家务补偿金,金额参照当地收入水平计算,这一调整打破了“谁赚钱多谁分得多”的传统模式,更体现公平原则。
虚拟财产首次纳入分割范围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新规将自媒体账号、直播收益、虚拟货币等纳入共同财产范畴。
- 夫妻共同运营的抖音账号若粉丝超50万,离婚时需评估商业价值并分割;
- 一方婚前注册但婚后通过共同经营增值的账号,配偶可主张部分权益。
划重点:虚拟财产分割需提供运营记录、收益流水等证据链。
恶意转移财产将面临严惩
针对“离婚前突击转移财产”的行为,新规赋予法院更大调查权,若发现一方在离婚前2年内大额取现、低价卖房或虚构债务,可判定转移行为无效,并对其少分或不分财产,例如上海某案件中,丈夫在离婚诉讼期间将200万存款转给亲戚,最终被法院追回并判妻子分得70%。
律师建议参考
- 签订婚前/婚内协议:明确房产、股权等大额资产归属;
- 保留资金往来凭证:尤其注意还贷记录、虚拟账号运营数据;
- 警惕“被负债”风险:避免随意为配偶担保或共同签字;
- 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在面临复杂财产分割时,提前制定诉讼策略。
相关法条依据
-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范围;
- 《民法典》第1063条:个人财产界定;
- 《民法典》第1088条: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78条:房产分割细则。
小编总结
2023年婚姻财产分割新规的核心在于“实质公平”,既保护财产来源方的权益,也重视非经济贡献方的付出,无论是房产、虚拟财产还是家务补偿,证据收集和法律意识将成为离婚诉讼的关键,建议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就建立清晰的财产管理机制,必要时通过协议明确权属,既能避免纠纷,也是对婚姻关系的理性守护。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更是利益的共同体,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权益。
2023年婚姻财产分割新规,离婚时房产到底归谁?,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