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

合飞律师2个月前 (03-16)普法百科3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

争议解决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提请人民诉讼解决;第二,提交机关仲裁。

那么,到底是选择诉讼解决还是选择仲裁呢?要回答此问题,相信还是应当以搞清楚诉讼与仲裁的区别为前提吧。

诉讼与仲裁都属法律程序,二者作出的裁决都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都处于平等地位;诉讼或仲裁活动都独立进行。但是,毕竟作为两个不同的法律程序,它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区别。

一、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第一,启动的前提不同。

要启动,首先,必须要双方达成将纠纷提交仲裁的一致的意思表示,这可以通过专门的仲裁协议也可以通过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表现出来。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时间可以是在纠纷发生前,纠纷中也可以在纠纷发生之后。其次,双方还必须一致选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只有满足上述条件仲裁机构才予受理。

对诉讼而言,只要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无需征得对方同意。由此,诉讼的条件要宽泛得多。

第二,受案范围不同。

仲裁机构一般只受理民商、经济类案件(婚姻、、监护、、继承纠纷不在此列),不受理刑事、行政案件。而对上述案件,当事人均可诉讼有门。

第三,管辖的规定不同。

仲裁机构之间不存在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任意选择裁决水平高、信誉好的仲裁机构,而不论纠纷发生在何地、争议的标的有多大。

人民法院分为四级,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具有监督、指导的职能,诉讼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根据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哪一级法院及由哪个地区的法院管辖。无管辖权的法院不得随意受理案件,当事人也不得随意选择。

第四,选择裁判员的权利不同

在仲裁中,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而诉讼之中,当事人无权选择审判员。但是在法定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审判员回避,或者要求将审判由简易程序(只有一位审判员)转入普通程序(三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第五,开庭的公开程度不同。

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但当事人可协议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人民法院审理,一般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涉及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第六,终局的程序不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庭开庭后作出的裁决是最终的裁决,立即生效。但仲裁是个例外,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即告终结,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当然也存在特例,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定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第七,强制权力的不同

仲裁机构对于干扰仲裁活动的当事人,无权行使强制措施。人民法院则可以对干扰诉讼活动的当事人采取、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

当事人拒不履行仲裁机构做出的裁决时,仲裁机构无权,只能由一方当事人持裁决书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人民法院可以自行决定或者依当事人的申请,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

二、仲裁与诉讼的利弊

仲裁与诉讼制度各有优劣势,二者形成相互补充的状态,也构成了我国基本的法律裁判程序。因此,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纠纷的解决方式。

二者的利弊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效率。

当事人发生纠纷一般都希望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以避免投入更多的财力、时间成本。在这点上,仲裁比较占优势。首先,仲裁的受理和开庭程序相对简单,诉讼相对复杂;其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立即生效。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还可上诉,并且提起上诉程序仍需时间:再次,目前诉讼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人民法院的诉讼资源有限,加之案件的复杂程度、法官的判案水平、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等因素,一个案件从人民法院受理到判决生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2、关于灵活性。

在仲裁中,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仲裁机构、选择仲裁员,甚至选择仲裁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用的实体法。特别是可以据仲裁员的经验、阅历、职称、学历、品行素养、仲裁水平等诸多方面来自由选择自己信任的仲裁员。而诉讼则基本确定了受理的法院、审判员、审判的程序、时间及地点。当事人只能通过调整自己的相关情况来应对诉讼。

3、关于专业性。

有些纠纷的事实判别强于法律判断,而这些事实判别又需要相当丰富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正是仲裁机构既具社会威望、又具备权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熟悉法律规范的专家仲裁人员的优势,因而审理案件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有利于这些纠纷的解决。而法院的法官往往只具有法律的专业知识,对纠纷所涉的专业知识不一定了解,在事实认定上可能存在不足。

4、关于国际性。

仲裁较之于诉讼,相对而言更具有国际性,它可以更多地参照国际间的有关公约、条约、议定书,乃至国际惯例,相容性较大,适合于不同制度、不同国家与民族,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当事人。

5、关于权利救济。

仲裁是一裁终局,在快捷方便的同时,又失去了二审的监督作用,没有了当事人进一步主张权利的回旋余地。当然在法定情况下,当事人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而诉讼本来就是二审终审,即便是发生了法律效力的判决,当事人还可以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救济途径相对更广。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合飞律师网进行咨询。

合飞律师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412644.html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的相关文章

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包括什么什么(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包括什么)

律师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有协商和、调、仲裁、诉讼等。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或者仲裁协无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书、仲裁裁书、调书;拒不履行,对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依据《民法典》第591条 一违约后,另一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

融资租赁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一、融资租赁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融资租赁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双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决争议。这种方式成本较低,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但可能需要双一定妥协和让步。 2. 调解解决:由第三机构或个人进行调,促使双在互谅互让基...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一、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以下几种: (一)协商。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当劳动合同产生争议时,可直接进行沟通协商,自行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解决方案。通过友好协商,既能高效解决问题,又利于维持双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调。可以向调委员会申请调。调...

合同解决争议的方法怎(合同解决争议的方法怎写范文)

介绍: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因合同产生纠纷的解决方法。具体方式包括仲裁、起诉、调等。《民法典》规定,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一、合同解决争议的方法怎合同争议解决方法是在合同中载明发生争议时采用的解决方法。约定的解决方...

租赁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什么

一、争议解决方式什么 如果你和房东在租房上矛盾,首先就试试找个能谈拢办法解决;要是不行话,就只好走法律程序了。 具体怎做, (1)先说说仲裁这个法。 仲裁就是当你和别人因为合同或者财产问题闹别扭时候,去找仲裁委员会帮忙解决。 但是,用仲裁解决问题得双意才行,而且还得提前...

2024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规定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规定 的解决主要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是协商解决,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案。这种纠纷解决方式省时省力,但前提是双方的争议可以调和,并且都协商意愿。 第二种是申请调,根据《》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调委员会负责解决...

解决劳动争议有几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发生劳动争议后,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解决。首先是调:如果您公司劳动争议委员会,您可以向其申请调;二是劳动仲裁:调不成,只能申请劳动仲裁;三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您对仲裁后不满意,可以到法院起诉。 1.调程序 除集体合同签订、履行产生纠纷外,如果您与用人单位发生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争议的主体包括)

劳动争议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劳动关系当事人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时难免会产生纠纷,从而引发劳动纠纷。劳动争议案件虽然属于民事案件,但与普通民事案件不。涉及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使得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审理难度越来越大,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劳动争议案件特点和成因,及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