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合同怎么处理
一、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合同怎么处理?
1、劳动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的要求。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也是劳动者应该首先尝试的。
2、如果用人单位还是不肯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会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使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3、需要注意入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都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七十三条 【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劳动合同有哪些作用?
1、劳动合同是确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基本形式。这有利于改变过去劳动制度存在的弊端,对劳动者来说,有利于保障其合法权益。
2、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的权利,使得其正当权益受到国家法律保护。这有利于劳动者选择职业,增强其竞争意识,促进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3、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还详细规定了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这有助于避免双方在未来产生争议。
三、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有哪些?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当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时,用人单位需要依法支付,并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这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而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随时,且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这使得用人单位面临员工突然离职的风险,可能导致工作进度受阻或业务受损。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重视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遵守相关,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文书推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