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双方签字有效吗?
一、双方签字有效吗?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合同协议是以书面形式订立并签订的,那么只有当所有的协议签署方都完成签名、盖章或按指纹这一行为后,该份协议才被视为正式生效。
鉴于此,如果在签名、盖章或按指纹这个关键环节之前,任何一方签署人已经开始了主要义务的履行,并且另一方签署人也已经认可接受了这份协议,那么即使他们还没有完成最后的签名、盖章或按指纹动作,这份协议仍然会被视为正式生效。
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或者协议双方有明确的约定,要求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来订立,但实际操作中,协议双方并没有按照规定或约定去做,而是选择了口头协议,只要其中一方已经开始履行主要义务,而另一方也已经接受,那么这份协议同样会被视为正式生效。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二、劳动合同书怎么签订
在与用人单位草拟劳动合同前,务必对其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保该单位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以及用人主体地位。
若未能做到这一点,即便双方已签署劳动合同,但由于存在违法行为,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具体地列出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地点、职业危害程度、安全生产状况以及薪资待遇等相关信息,以防出现约定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所有协议均需以书面形式记录并载入劳动合同之中,避免仅依赖于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以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导致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在填写劳动合同时,务必要详尽无遗地填写每一项条款,避免签订条款残缺不全的劳动合同。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相关对员工的、工作时长、社会保险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劳动者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基本权益,对于任何侵犯合法权益的合同条款,都应该坚决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
劳动合同的语言表述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中涉及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起草和签订劳动合同时,语言表达和措辞必须通俗易懂,尽可能地写得明确无误,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争议。
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因为错综复杂,涉及众多内容,且劳动合同通常都有一定的有效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