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吗
一、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吗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具体分析如下:
从法律规定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从法律后果看,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
从劳动者权益保护角度看,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难度会增加。
总之,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定,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需要签订哪些文件和资料呢
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通常需要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劳动合同文本。这是核心文件,应明确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号码等,以及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必备条款。同时,也可约定、培训、保守秘密等其他事项。
(二)身份证明。劳动者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以证明其身份和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例如,若劳动者是通过特定渠道入职,可能需要提供相关推荐材料、(若有工作经历)等,用以证明其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确保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第二次签几年,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劳动合同第二次签订的期限,法律并无强制性规定,通常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可以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情况,协商确定一个具体的合同期限,比如3年、5年等。这种方式较为灵活,适用于一些岗位需求相对稳定,但又可能因业务调整等因素存在变化的情形。
(二)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满足法定条件时,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例如,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法定过错情形和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总之,第二次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需结合企业实际、劳动者意愿及法律规定综合确定。
以上是关于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违法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