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什么
一、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什么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对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双方就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变更劳动合同最常见的情形。协商过程中,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例如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等,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需要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此时,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变更,若协商不成,用人单位在提前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等法定程序后,可以。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工作岗位等。
二、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是什么意思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是指在存续期间,由于特定原因,用人单位一方主体发生变化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就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相关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常见情形:
(一)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比如两家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原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主体就可能需要变更为新公司,此时需签订主体变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二)用人单位将部分业务外包或转让。当业务承接方愿意接收原业务相关的劳动者时,就会涉及劳动合同主体变更,通过协议保障劳动者权益。
签订该协议需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协议中应明确变更前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承接关系,包括工作年限计算、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缴纳等重要事项,以确保劳动者在主体变更后,其合法权益不受影响,劳动关系得以平稳过渡。
三、劳动合同变更的适用条件包括哪些
劳动合同变更需满足一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且需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合同文本由双方各执一份。
(二)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用人单位发生转产、重大技术革新、经营方式调整等,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者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发生变化等。在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若未能就变更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支付相应经济补偿。
(三)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调整其工作岗位,这也涉及劳动合同的变更。总之,劳动合同变更需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循法定程序。
以上是关于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包括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合飞律师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