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到底涵盖哪几种保险?一文讲透你的隐形工资!
"每个月工资条上扣掉好几百块的五险,到底保的是什么?"这是很多职场新人拿到首份工资时都会发出的疑问。五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险种,它们像一张隐形的安全网,默默守护着每个劳动者的权益。
一、五险的"真面目":不只是扣钱那么简单
1、养老保险
"现在的缴费,是未来退休生活的底气",个人缴纳工资的8%,单位缴纳16%,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重点:缴费年限越长、基数越高,退休金越丰厚。
2、医疗保险
"看病报销的救命钱",个人缴2%,单位缴8%(比例因地区略有差异),涵盖门诊、住院、药费报销,注意:断缴后次月即无法使用,补缴后需等待1-3个月恢复。
3、失业保险
"失业不是终点,而是缓冲期",个人缴0.5%,单位缴1%,非主动辞职且缴满1年可申请,最长领取24个月,金额为当地最低工资的80%-90%。
4、工伤保险
"工作中的意外,国家替你扛",全额由单位缴纳(0.2%-1.9%不等),覆盖工伤医疗、伤残补助甚至工亡抚恤,关键:工伤认定需在30天内申请!
5、生育保险
"生娃也能领工资",全额由单位缴纳(约0.8%),报销产检、分娩费用,还能领取生育津贴(单位月均工资÷30×产假天数),男性职工的陪产假津贴也来源于此!
**二、职场人必知的3条黄金建议
1、跳槽时务必确认社保衔接,断缴超过3个月,医保报销资格、购房购车资格可能受影响;
2、工伤保险认定要主动,工作中受伤后24小时内务必报备单位,保留诊断证明、目击证人等证据;
3、养老保险可异地转移,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线上办理,无需回原参保地。
三、法律依据:你的权利有法可依
- 《社会保险法》第2条:明确五险为法定强制保险,单位必须缴纳;
- 《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为1年;
-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第4条:生育津贴按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计发。
五险不是简单的"工资克扣",而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生存保障,从看病报销到养老无忧,从失业救济到生育支持,每一个险种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职场人既要清楚自己的权益,也要学会主动维护——定期查询社保缴费记录、保存工伤证据、合理规划社保转移,才能让这份"隐形工资"真正保值增值!
>划重点:五险是法定权益,单位不缴或少缴均属违法!遭遇侵权时,可向当地社保局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五险到底涵盖哪几种保险?一文讲透你的隐形工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